信息化手段重構課堂!廣州中學將投1億打造智慧
校園全WiFi覆蓋,學生人手一平板,上課前先自學老師推送的學習材料,不懂的直接反饋,老師根據學生反饋二次備課,課堂上針對性講解……這是廣州中學的智慧校園。
12月11日至13日,全國信息化助推學校教育評價改革研討會在廣州中學鳳凰校區召開。記者獲悉,廣州中學將投入總計超過一個億打造智慧校園,包括搭建省內基礎教育首個校級智慧大數據平臺,圍繞該核心,打造省內先進、完備、高端的智慧學習硬件環境和智慧管理應用軟件等,促使該校從多方面實現突破,進而實現學??缭绞桨l展。

本次活動由教育部中學校長培訓中心主辦,廣州中學承辦,共有約200名來自全國的校長參與。
研討會從教育信息化入手,以智慧課堂為重點研討內容,多位專家就如何利用智慧課堂打破傳統教育課堂模式,以信息化科學技術為媒介實現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多維度互動,進而有效提升教師教學效果和促進學生學習成果等方面展開討論。
信息化手段重構課堂
廣州中學執行校長彭建平在研討會上介紹了廣州中學的智慧課堂教學案例。他表示,智慧課堂的特征是在于重構教學生態、再造教學流程、升級課堂模式、聚焦學習質量、促進自主發展。用重構的視野重建課前、課中、課后的教師與學生活動。
彭建平告訴記者,學校校園、課室實現了WiFi全覆蓋,學生人手一臺平板。課前,學生可以利用老師發送的視頻、練習等學習材料資源包進行自學,有不明白的知識點通過平板就能向老師反饋,老師根據反饋進行二次備課。
課堂上,強調問題驅動。教師對學生的問題進行篩選、歸納,將問題設計核心化、規范化、系列化,老師能夠有針對性地講解大家掌握不充分的知識點。有深度、適合團隊協作的問題,教師可以設計情景,讓學生們展開小組合作,課堂效果往往超過教師預期。
學習時遇到有疑問的知識點,課后同學們可以隨時組成學習社區和學習小組進行研討,引導學生在創作、合作探究中復習鞏固知識,并以科學創新形式的作業形式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
在自主學習中提高能力,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
彭建平表示,線上線下混合學習的教學生態給了師生們更多交流的空間,還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此外,教師還能夠根據學生的掌握情況進行分層施教。已經吃透了資源包里的學習資源?想要學得更廣更深、掌握新的知識點?老師都會把相應的學習材料發送給學生,學生可以盡情探索新知識。
彭建平指出,技術變革能夠解決很多問題,但核心是人的發展,通過技術變革推動教學方式轉變,讓學生的學習過程留下痕跡。學生回答問題是否積極?哪些知識點掌握欠佳?完成了多少次作業?通過數據庫,可以隨時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從過去只關注結果的評價轉變為過程性評價。
廣州中學的師生在課堂信息化過程中不斷磨合創新,用信息化的利器打造新時代下的課堂,用信息化的智慧塑造新時代的學生,用信息化的手段提升教師的素養。